就在我繼續(xù)在街上搜尋美食時,不只是飯店打烊了,臨街的商鋪也差不多都關門了。這時,一家燈火通明的店面吸引了我。抱著一線希望,我奔著“光明”而去。
原來這是家豆腐作坊,女主人正在往瀝水布里舀著一勺勺的豆腐花。裝滿一層,壓上托板,又裝另一層??粗勰鄣臒岫垢?,我心急呀,忙問賣不賣豆腐腦。這時我腦海里浮現(xiàn)的是在查濟古鎮(zhèn)吃早餐時點的豆腐腦,和那碗里顫顫的豆腐腦上瑩的麻油油珠和碎碎的榨菜。還沒回過
神,女主人的一句話,讓我心里一涼,把剛冒出的口水又咽了回去。她說:“豆腐腦明天早晨現(xiàn)做,這是做老豆腐和生腐坯的”。嗨,心急吃不得熱豆腐,感情在這等著我呢!
乘著搭上話的熱乎勁,我問街上這會哪里還能吃上飯。女主人停了手中的活,指著街對面的一條岔道說:“你順這條道往里走,頂頭有一家飯店,在他家能吃上飯”。聽她說得這么篤定,我也不猶豫不耽擱了,趕緊直奔新目標。
果然,一走進岔街,右手邊就看到一幢二層小樓的門廳上掛著一排紅燈籠。妥了,這不是我們這邊農家樂的標配嗎!平時騎行在鄉(xiāng)間,到了飯點,只管順著一路的紅燈籠騎過去,一定會有翠花給你上菜。
這家叫“慶添”的農家樂此時也很冷清,走進去才發(fā)現(xiàn)房子是前后兩進。一直走到天井院,才看到壓水井邊有一位大姐在洗餐具,這應該就是飯店老板娘了。我問了一聲好,還沒等老板娘應聲,就直奔主題,說我們還沒吃晚飯,能不能在這里吃。老板娘不緊不慢地說:“吃飯啦?
照”。這時,老板從里屋出來,接上了話茬。他問我要吃什么菜,我說想吃山里土菜。他略頓了一下,就向我推薦黑豬肉燒筍干。他說的這道菜,我曾在一家萬畝竹海邊的農家樂吃過,這次想換個口味,就沒有應承。其實,不怕笑話,我在路上心心念念想吃的美食,不過是豬肉燒干豆角而已。
十幾年前,到天堂寨游玩,吃了一次豬肉燒干豆角,至今不忘那美味。今年單位扶貧消費,發(fā)了十幾樣金寨出的山貨,其中就有干豆角。我自己用肉燒了幾次,總也吃不出當年的味道。這次到了原產地,想重新找回那口味。
聽了我的要求,老板露出有點為難的樣子。在我再次強調對豬肉燒豆角的喜好后,老板只好答應了,同時解釋說,廚房里筍干有水發(fā)好了的,干豆角要現(xiàn)用水泡,怕我們等不及,效果不好。我說沒關系,晚飯有著落了,我們多等會無妨。
這時,自然又到談價的環(huán)節(jié)了。老板報出的是豬肉干豆角干鍋的價格,120元??吹轿蚁淤F的表情,老板說比新街上飯館的菜要貴些,新街上飯館的菜都是一大鍋燒好了,按份賣給路過貨車司機的,他自家的菜都單個做出來的。聽他這么說,就當是為我們開小灶了,我就沒有還價,又接著點別的菜。老板急忙制止說,一個就夠了,多了浪費,等會你就知道有多實惠。我有點詫異了,還有拒絕生意加碼的店家,這反而讓我心里踏實了。
趁著老板下廚做菜,我打量了一下院子里的陳設。后進是平房,檐下掛滿了咸肉和香腸。有三分之一的庭院被尼龍網(wǎng)圍住了,想必是關家禽的地方,想吃土雞應該沒問題。有一面院墻,靠墻整整齊齊碼了半人高的劈柴。我問老板娘現(xiàn)在還允許燒柴火灶嗎?老板娘很奇怪我的問題,她說我家燒菜全是燒柴火的,比煤氣灶燒的好吃??磥磉@兒還沒有把禁燒政策執(zhí)行到灶膛里,我且等著品嘗這柴火灶燒出的美味吧。
老板說的不虛,我們確實等了好久,終于上菜了。也許是餓了,鍋子一端進包間,感覺跟著進來的就是一陣香味。只見一中等口徑沙鍋里,盛著滿滿一鍋菜??床灰姸菇?,都是切得薄薄的豬肉,有精有肥。也許是切得薄,加上柴火灶爆炒,精肉有點卷,肥肉晶亮透明。因為有干菜配料,雖然看著油滴滴的,吃一口并不膩人。這份量,我們肯定吃不完,此時又想起點菜時老板的實誠。干豆角在肉下面,被肉汁浸潤著,吃了有勁道卻無渣,面面的,特別爽口。餐間添火時,老板說他家干豆角都是自家采摘脫水晾曬的,采摘時間和加工方法都很講究。一轉身,他拿了一把進包間讓我看。單位發(fā)的干豆角,雖然也來自金寨,但看上去顏色是泛綠的,他家干豆角是微黃色的,逆光看,邊緣有點蠟樣半透明。我想,不知這次是不是吃上正宗金寨山貨了,如果是,120元也值了。我提出要買他家干豆角,老板說自己家做菜都不夠,沒的賣。
放開吃,菜也只吃了一小半。
第二天回程,中午在響洪甸水庫邊野炊,我們用自帶的卡式爐熱了熱打包的剩菜,涮了點小白菜,又美美地吃了一頓。幾經周折,終于吃上了晚飯。當我們從飯店出來時,街道上除了我們已空無一人。飽腹感和疲憊感讓我無心在外逗留,甚至忘了欣賞沒有霧霾和燈光干擾的燦爛星河,現(xiàn)在還后悔。
回到小旅館,主人還在等著我們,估計平時沒有客人她早就歇息了。剛來時知道她帶著兒媳和孫子在老街開旅館,也沒見她別的家人。帶著點歉意,我們躡手躡腳地上樓進客房,怕驚動她孫子。主人跟上樓,送來了一次性洗簌用品,還指點了電熱水器的用法,說水已經燒好了。我不經意問了一句,熱水器插頭要拔嗎?她說不用,從來沒拔過。為安全起見,我還是習慣性去拔插頭,一看溫度顯示,70度!店家真實誠,這是電不要錢,還是怕我們凍著,也不怕把客人燙傷。
也許是山路開車太累了,加上萬籟俱寂的環(huán)境,夜里睡得真香,一覺醒來,已是黎明時分。想看看窗外的樣子,拉開窗簾,能隱約看到外面起霧了。霧氣很低,居然沒有遮住月亮。只見一輪明月像一只玉盤,懸掛在西邊天空。月面沒有毛邊,附近也沒有光暈,就那么邊界清晰地呈現(xiàn)在夜幕中。這時我才想起,昨晚的星星在月亮沒出來之前,一定也是特別明亮的,可晚飯后沒顧得上欣賞。
在陌生的地方,天沒有大亮,也不能出去溜達,只好接著睡。等再次醒來,拉開窗簾的地方已透進刺眼的陽光。心里惦記著豆腐坊早上現(xiàn)做的豆腐腦,趕緊起床洗嗽,怕早上又誤了飯點。
一番忙碌后,走上街頭,感覺自己又遲了,因為此時看到的是許多背著書包上學的孩子。找到早點攤,第一句話就問有沒有豆腐腦了。老板娘指著一個空桶說,你來遲了,只剩辣糊湯和稀飯了。唉,心不急也吃不到熱豆腐!沒辦法,只好要了幾樣點心和辣糊湯。你別說,這辣糊湯和我在皖北吃的不一樣。皖北的辣糊湯主要配料是碎斷粉絲,湯色發(fā)黑。這兒的辣糊湯里,沒見著粉絲,看得見的是千張絲、腐皮、蔥花,還有小得容易被忽略的香菇片。湯色不那么黑,粘稠而透明,不知是用什么淀粉勾兌的。喝一口,微咸潤喉,就著點心,也是別有風味。吃上這樣配料講究,溫潤可口的辣糊湯,也算是彌補豆腐腦之失了。
我們出門吃早飯時,正碰上旅館主人要出門捶衣服。她用棒槌指著服務臺說,你們一會走時就把房卡放那里就行了。我見她這么隨意,也就沒什么顧忌了。吃過早飯,參觀了丁埠立夏節(jié)起義首發(fā)地紀念館后,就收拾行李,開車向古碑鎮(zhèn)進發(fā)。我們走環(huán)形路線,去領略紅嶺公路另一段331省道的風景后,在霍山重合來時路線回家。
本來只想給下次騎友出行提點建議,沒想到一發(fā)而不可收,有點小題大做了。沒別人問,我自己都要反思自問,是什么原因讓我對這些瑣碎經歷記憶猶新?又是什么原因讓我愿意用拇指碼字,記下這些流水賬?思之再三,恐怕不能用喜歡嘮叨來一言以蔽之。確切說,是因為對陌生之地的那點新鮮感。
有人說,旅游就是從自己活膩了的地方,到別人活膩了的地方。這說法雖有點調侃和自我解嘲的味道,但還真說到點子上了。常言說,風景在他鄉(xiāng)。人們在一個地方呆久了,難免審美疲勞。久居蘭室不聞其香,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換一個新的環(huán)境,或異域,或他鄉(xiāng),感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,經歷有些反差的生活日常,本是一個人正常的心理需求,更不用說還有那些各具特色的美食誘惑。
身處大別山小鎮(zhèn),遇見的和感受到的,也不過是司空見慣的小事,但人們在此時此地的心境不同,體味是不一樣的。與素來生活無交集的人搭上腔,問路、嘮嗑、砍價,每一次互動都讓你感到新奇。同時,面對陌生的當?shù)厝?,自己?ldquo;客場”,打起交道來未免又有些拘謹和忐忑。
所有這些莫不讓我事后回憶起來津津有味,欲罷不能。
也許是活動范圍有限,絕色美景見的少,大別山的一草一木總是讓我驚艷,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。不算周邊大別山余脈,只是大別山腹地,我已經騎單車三進三出。每一次穿行在崇山峻嶺中,都實實在在地體味著身體在地獄,靈魂在天堂的感覺。小時候剛記事,家里收音機里播放天氣預報時,總報出“大別山區(qū)和沿江江南”的天氣情況,那時就對大別山區(qū)充滿好奇。后來旅游和出差,雖多次和大別山親近,但都顯得倉促。與此相比,騎行和自駕,不急不趕,走走停停,算得上是零距離接觸了。我很鐘意這種旅行方式。
有人從來不探討什么旅行的意義,也不想在旅行中參透什么,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新鮮感。讓自己對平淡的生活保持幾分激情和熱望,這算不算是旅行的意義呢?